问题:
请师父开示经和论的区别。十地菩萨都不能知道佛的境界,那编撰出来的论典和佛经有什么差距?
能弘法师:
论,就是诠释经典要义的。论有两种,一种是宗经论,宗经论就是专门解释某部经的要义,或者某几部经的要义的;但是也有独立的论。论都是在诠释佛法的甚深义理,让我们更能够明显的知道经典的要义。
经,有佛说的;也有佛弟子说,为佛所印证的、所认可的。经,不是只有佛一个人说。《心经》我们最熟悉了,《心经》是谁说的?观自在菩萨说的。观自在菩萨说的《心经》是被佛所认可、印证的,那等同于佛说。
而经,也有讲三乘佛法,有讲五乘佛法;有究竟,也有方便,不是佛说的每一部经都是究竟的、直指真如本性的。佛四十九年说法,开示了五乘佛法三士道、究竟一乘。从小乘到大乘,从显教到密法,从方便到究竟,所以是不同的。
这里说“祖师、菩萨们所撰的论和佛经有什么区别?有什么差距?”
只要是真正的证悟的菩萨,他证悟的境界和佛的证悟是一致的。即使是初地菩萨,他也是证一分法身,所以他讲出来也是与真如相应,不会讲错。
十地菩萨离佛的大圆满就更接近了。十地菩萨再往上是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分无明就成佛了。这里说“十地菩萨也不能知道佛的境界”,不是这样的。只要是证悟的菩萨,初地的菩萨,即证一分法身。无明分分破,法身分分证,越来越圆满。而不是说十地菩萨都不知道佛的境界,这种说法不对。而是十地菩萨不能究竟圆满的知道佛的境界,而不是完全不知佛的境界,完全不知佛的境界那是凡夫,就不是证悟的菩萨了。
开悟的、登初地以上的菩萨或祖师,他们撰的论也一定能让我们开悟,是完全没有问题的,所以不用怀疑。你开悟了之后,慢慢的往上修,就更知道佛经哪些境界是达到菩萨的哪个果位,哪个是属于佛的圆满。
这里说经和论的差距,刚才说了,经典有很多也是方便的,有很多是人天乘或解脱乘的,有的也是菩萨的方便乘。
所以论不一定比经的义理浅,也不一定比经的境界浅,因为很多论都是在阐述深奥的义理。所以不能认为论是菩萨或祖师撰的就比经典浅,那是错误的。很浅的一些经典反而不一定要用论去给你解释,因为你看经就看懂了。反而很多论就是在解释、阐述深奥的经的,所以你说阐述、解释深奥的经的论,怎么会浅呢?当然是深的!
所以这不能够以深浅来判别经和论。当然从境界上、从觉悟上佛是圆满的,菩萨总是还没有圆满的;当然也有古佛再来示现的菩萨,比如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等。
但是不管是经还是论,只要是正法的,都是能引导我们破迷开悟,从方便达到究竟的;从人天乘到解脱乘,到菩萨乘乃至圆满成佛,都应该尊敬。